发表时间:2025-04-23 04:21:54 来源:爱游戏APP官方入口
雨水时节刚过,曲阜市时庄街道小安村“中药材种植一块田”里,十几名工人正在收获丹参,现场机器轰鸣,人员穿梭,一派热闹繁忙的丰收景象。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部署。近年来,在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曲阜市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创新实施“一块田”乡村振兴战略工程,绘就了一幅“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村更美”的新时代画卷。
2月26日上午8时,防山镇齐李村党支部书记牛中兴来到齐李村日光温室大棚查看西瓜苗的长势,察觉大棚因大风导致一处塑料白膜受损,立即打电线时,齐李村幸福食堂升腾起忙碌的烟火气,豆角焖茄子、白菜炒肉……老人们四人一桌有序落座,品尝着乡村振兴的“好味道”。
“去年村集体收入首次超过了500万元,我们拿出40万元给每位村民发放分红,为51名初中生发放200元补贴,为43名高中生发放500元补贴。”牛中兴说。这是齐李村分红的第五年,也是牛中兴担任齐李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七年。
从三十岁出头、毫无农村工作经验的退伍军人,到齐李村的主心骨和领头雁,带领齐李村从一个村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条件落后的普通村到如今的富裕村,牛中兴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
2020年,牛中兴带领齐李村试点“一块田”模式,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700亩,复垦土地300余亩,通过土地整理,打通田块间的沟渠路网,减垄增地溢出土地260余亩,由村集体统一将细碎化的农田连成一片。
土地有了,摆在牛中兴面前的第二道难题是,如何把地种好?牛中兴说:“我们村合作社除收割机外,所有机械全部配齐,大疆P40无人机一天可打药600亩,徐工2004大型拖拉机、优尼亚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能全天24小时工作,一开始,大家都不敢开这些大型机械,我说大胆学,开坏了不用赔。”
为打通供应渠道,齐李村与中化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由中化集团全环节提供良种、植保、化肥、农药。村民也由传统农民变身产业工人给村集体打工,除了租地款还能多一份收入。2020年,“一块田”为齐李村赚到了“第一桶金”,助力齐李村村集体收入接近百万元。随着种地技术愈加成熟,2024年,单“一块田”一项就为齐李村带来接近300万元的集体收入。
在探索“一块田”的基础上,为寻求新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牛中兴继续破题——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实现集体增收?2021年,齐李村党支部多次去山东农业大学和设施农业基地学习调研,最终确定建设4个农业大棚种植精品小西瓜。由村集体出资建设大棚,免费培训村民种植技术、提供优质瓜苗和农资供给,销售额的25%作为村民工资,每年可为集体增收7.68万元。
去年,防山镇统筹1600万元建设曲阜市乡村共富产业园,包括20座新型保暖智慧温室大棚和粮食仓储烘干中心。依托西瓜大棚种植经验,齐李村村集体作为项目运营方,种植精品小西瓜、减脂黄瓜,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50万元,可成为集生产种植、研学采摘、育苗科普于一体的新质农业产业示范园,每年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入股的15个村也将获得分红。牛中兴逐渐从“单打独斗”变为多个村“抱团共富”。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办好农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这体现了国家重视农业、农村、农民。我想继续当好农民,带领村民更富!今年的目标是集体经济突破700万元,我计划把村里的面粉厂建好,再学习一下瓜果蔬菜深加工行业。现在村里幸福食堂免费给80岁以上的老人用餐,2025年努力让7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用餐。”展望新的一年,牛中兴信心百倍。
今年春节期间,曲阜市息陬镇二张曲村传来喜讯,“曲阜香稻”销售量达到了1.8万斤,村内采取“订单式”销售模式,通过单位集中采购、市民采购、线上抢购等形式,实现了新年村集体经济增收“开门红”。
“去年,亩产创下了新高,由之前的500斤增至1000多斤。”二张曲村党支部书记张军谈起村集体一起培育的香稻田,语气中难掩自豪。这是二张曲村探索实施“集体耕种一块田”经营发展模式,打造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经营新模式的结晶。
据了解,“曲阜香稻”产于曲阜市城南门外的南泉、小泉一带,种植培养面积曾扩大到沿沂河两岸的城关和息陬两个乡镇。栽培历史悠远长久,源溯于周朝,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米优质佳,香气醇浓可口,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称。
为延续“曲阜香稻”的“生命力”,紧邻沂河岸边的息陬镇二张曲村2023年开始探索培育优质香稻。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军的带领下,村集体开发利用河滩的闲置土地,利用挖掘机等重型设备平整成水稻田,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在村集体的统一规划下,变成60亩连片规整的现代化稻田。
“我们村组织党员、‘两委’干部一起分苗、搬苗、插秧,采取自种自营方式经营‘集体耕种一块田’,这两年我们不断地探索、钻研,在村内建设仓储基地,购置了稻谷脱壳机、真空包装机等设备,去年又注册了‘曲阜香稻’农产品特色品牌,设计了商标和包装袋,目前,我们村建立了香稻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村集体收入增加30万元左右。”张军说。
在息陬镇,“集体耕种一块田”的经营发展模式遍地开花。大辛庄收回村民流转的集体土地30亩,种植中药材;大峪村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及荒芜院落整治,新增耕地242亩;杜家庄与企业采取契约定产模式发展460亩小麦种植,农户每亩可得1000元的收益;刘家庄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收回对外承包的70亩集体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大蒜种植项目;西息陬以村民入股、合作社专业托管的模式整合土地资源,发展34座蔬菜大棚……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白准确地提出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集体耕种一块田”改革是未解决集体增收难题而探索的经营模式改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次大胆尝试。为此,曲阜市以“一块田”工作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土地整治和流转,打破了过去田块分散、耕种不便的局限。通过土地整治,将小块农田合并成大块,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同时,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我们共种植了100亩丹参、130亩牛蒡、30亩金银花、30亩白芷,还有防风、板蓝根等,合计种植300余亩。”曲阜市时庄街道小安村党支部书记尹洪元说。
实施党建引领“一块田”工作,小安村以中草药种植产业为重要抓手,坚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我们打造‘支部领办+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使股民每亩地能拿到1400元保底收益,项目剩余利润的5%按照入股比例再次分红。”尹洪元说,2023年,小安村中草药种植项目纯利润达到20万元,入股的村民每亩地额外领到100元分红。2024年,合作社新入股10户村民,现已有社员30多户。
在合作社用工方面,该村优先使用本村劳动力,吸纳60岁以上劳动力30余人,农忙时节每人增加年收入近1万元,小安村正逐步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我们计划采购两台10吨级的烘干炉,引进中药材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把我们村中草药产业越做越红火。”提起对未来的憧憬,尹洪元信心满满。
“只有平时对这些枣树管理得精细,最后的品质和产量才可以做到最佳,这里面的汗水,一滴也不能少。”在八里庙中华梨枣采摘园,八里庙村党支部书记颜景立正带领工人修剪枣树。
八里庙村地处时庄街道东北部,过去产业单一,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八里庙村干部动员村民流转土地280余亩,从大陆村引进梨枣品种,种植枣树20000余株,包含中华梨枣、蟠枣、冬枣、马牙枣、芒果枣等近20个品种,可年产梨枣30余万斤,营收150万余元,带动就业30余人,梨枣树变成了“致富树”。
2023年以来,八里庙村已连续举办两届“中华梨枣采摘节”,打响了“中华梨枣”这一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借助自媒体平台,由支部书记直播带货,打造了果蔬新IP。八里庙将继续与大陆村梨枣专业合作社深度合作,进行梨枣产品深加工,生产加工冻枣、枣干、枣泥、枣酒、枣茶等系列枣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书写农文旅融合大文章。
“自党建引领‘一块田’工作开展以来,时庄街道已有17个村开展试点,目前村集体自营440亩,专业托管经营2193亩。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和‘三资清理’,将‘小田’变‘大田’、‘一户多块田’变‘一村一块田’,明确通过实施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曲阜市时庄街道有关负责人和记者说,街道将继续坚持示范带动、政策驱动、宣传发动、项目推动综合施策,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确保村村手里掌握“一块田”,村民共富“一块甜”。